湖南整治土地开发 豆腐渣工程监理单位永远出局
发布时间:2012-03-17 新闻来源:监理英才网
湖南整治土地开发,豆腐渣工程监理单位永远出局, 今年湖南省将有38个亿的资金投向全省近400个土地开发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开发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这是昨日在衡阳召开的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预防腐败联席会议透露的。
会议主要内容,2012年中标单位的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的监理员全部培训持证上岗,并实行“押证管理”的监管措施,招标工作结束后,招投标代理机构需将中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所拟派的项目经理和监理员的培训证原件交省土地开发综合整治局保存,直至项目实施完成后,经考核合格后再返还证件原件,以杜绝转包卖标、“挂名施工”的现象。出现豆腐渣工程经查实的,监理单位和相关标段监理人员名单也将进入黑名单,在网上公示,并向其他部门通报,在今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永不录用、永远出局!
我们就这本次会议,采访了一览英才网旗下监理英才网的资深招聘专家叶作林先生,他谈到就现在中国监理行业的现状。叶作林分析,中国的监理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主观或客观地制约着建设监理正常有序地进行与开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对建设监理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
当前,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市场行为不规范 监理企业是通过接受业主的委托,在其委托的范围内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在承接工程时,普遍存在企业间竞相压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工程监理评标也将投标报价放在首位。监理企业过度竞争造成了不良甚至是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市场混乱的局面。
2 监理徒有虚名 目前监理市场普遍存在徒有虚名现象。某些大型项目,如开发的住宅小区,其建筑面积500余万㎡不等,投资均以亿元计,但承接监理任务的监理公司在现场就只有一名所谓的“监理工程师”,当问及一人如何完成繁重的监理任务时,得到的回答是“就是那样监理啊!”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所谓“那样监理”实质上是“徒有虚名”而已。
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1,设计环境。目前的设计图纸“错、漏、碰、缺”现象比较普遍:业主经常随意改动设计方案,而这种经常被改动的设计又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设计单位的认可。常常听到业主某工程师或老板说道“你提出改变设计要得到设计单位认可也是对的,但是我说了也就可以了”。这是明显违背建设程序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理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期盼天佑平安。但是如果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如今国家实行的是监理终身负责制。
2,业主环境。众所周知,工程建设三大目标:质量、进度、投资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但事实上,在部分开发商的眼中利益是压倒一切的,除去“捂紧口袋”少花钱多赚钱之外就是另一句经常听到的话“赶紧往前抢工期”。至于工程质量就是那么回事,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思想给监理日常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不应有的束缚与压力。
3,业主的某些行为直接导致监理工作的混乱。例如:①未经总监理工程师同意,建设方决定向承包方拨付工程款;②超出合同规定,业主向施工方发放指令,要求按自己意见进行施工;③工程款不能按时支付或业主方供材不能按时到场。且不执行相应合同条款导致工程进度受阻,监理又得耗费大量精力去处理这类合同扯皮索赔纠纷。此外,工程随意被业主肢解分包,但大多数分包商又与总包单位签订合同,这也是现实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总包单位大多因费用问题与业主方有争议,但最终还是业主说了算,总包对分包管理作用形同虚设,甚至有些时候还起负作用。这无形中又给监理单位增加相当繁重的负担。
4,工程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服务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监理人员的素质、经验、判断能力及风险意识。我国实行监理行业准入制度以来,监理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的监理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在承接到监理业务后,往往通过临时聘用一些低素质及专业不配套的监理人员等,靠减少现场监理人员数量,来降低经营成本。
对于中国监理行业的现状,确实认人担忧。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希望监理行业能与国际接轨,让豆腐工程变为历史!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