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民工兄弟总是“被拖欠”呢?
发布时间:2012-02-07 新闻来源:建工英才网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接连发生因企业特别是建设领域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定期的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只不过收效甚微,这种现象依旧存在!
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一览英才网旗下建工英才网通过电话采访大量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并调查了众多案例,得出结论之一便是:大多数农民工与建筑单位签署的合同为建筑施工劳务合同,工资支付方式以完成工作量计算,并涉及工程质量问题,因而工资数额难以确认,依靠审计部门予以审计,导致追讨欠薪耗时长的难题;建设资金不到位,施工单位垫资施工现象严重,致使工程款无法及时支付,于是社会上经常会出现施工单位与农民工因薪酬的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正是由于农民工的薪资无法像寻常行业一般能够准时正常的发放,导致土木建筑这个大支柱行业的人才流动性过于频繁。因果循环,经常会有用人单位埋怨说找不到优秀的人,而求职者又对用人单位多层次筛选迟迟没有入职,致使很多的施工单位的日常运营无法按计划完成。求职难与用人难的矛盾现象非常突出。
抛开那些招投标过程中的种种潜在的幕后因素,单就施工方来讲,工程市场中存在着施工、材料、机械租赁等多方面的层层分包、转包。往往转过三次手之后,薪金的监管就很不力,而且也比较混乱,三次分包四次分包大家都想赚一手,来捞钱的不少,真正实际干活人的却没有几个,这样下面的工人就存在着拿不到工资的风险。
第二,有些时候,三次四次分包的水平和能力实在有限,有时候也会出现他们请到的工人真是干不了活。但是工期过去了,质量却做的烂,总包不验收不给钱,而小分包也只好把自己的问题转嫁到工人的工资上,如此一来,工人拿到日常工资的概率又降低了一些。
第三,有些地区的一些监管部门的缺失及腐败的滋生。如果某个地方真的有拖欠了,工人讨要无果,权利部门没人去用心管这事,他们管不管,或者管好管坏,对他的铁饭碗没有影响,除非你爸是李刚李双江之辈,这样人家才会帮个火。更有甚者,在利益链的诱惑下,有的是得到分包的些许好处,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工程质量越来越低,而员工的工资问题也在监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双重大山”下被掩埋了。
结合以上三点,出现资金短缺后,导致数十万元民工的工资没人发。很多人认为工程违规转包是工资拖欠主因,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也是一种无奈的原因。也许也应该适当的为施工单位平平反,说那么一两句的公道话,有时候施工单位也很难做。
斗转星移,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农民工对施工单位来讲处于弱势群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施工单位面对一些部门高管、地产开发商等来讲,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弱势群体罢了。
施工单位夹在最高层与最底层中间的处境,倒像是那财神庙的那副对子:“能有几个钱,朝也求,暮也求,给谁是好;全无半点福,你也要,他也要,教我为难。”
建工英才网招聘专家以为建筑工程行业的种种不良现象是否应该到了一个断桥边缘,是继续往断裂的缺口走去,还是将桥修好后再通过,亦或者干脆从旁边再立一新桥呢?这还得依靠监管的有关人员去操心了,毕竟人家烧了您这座香,你好歹也该为人间祈点福份吧!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